注意:访问本站需要Cookie和JavaScript支持!请设置您的浏览器! 打开购物车 查看留言付款方式联系我们
初中电子 单片机教材一 单片机教材二
搜索上次看见的商品或文章:
商品名、介绍 文章名、内容
首页 电子入门 学单片机 免费资源 下载中心 商品列表 象棋在线 在线绘图 加盟五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相关联或者相类似的文章:
小故事,大道理 (720)
现有 1 篇,分 1 页,第 1
首页 前页 后页 尾页  
本站推荐:
小故事,大道理
文章长度[18112] 加入时间[2007/3/19] 更新时间[2024/12/11 21:53:47] 级别[0] [评论] [收藏]
1 小故事,大道理
我记得大学英语课本上,有一则托尔斯泰写的小寓言,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:在这个世界上,什么人最重要?什么事最重要?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? 

    就这三个问题,举朝大臣,没人能够回答得出来。 

    他很苦闷。后来有一天,出去微服私访,走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,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。 

    半夜里,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,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老汉家。 

    那个人说,后面有人追我。老汉说,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吧。就把他藏起来了。 

    国王吓得不敢睡,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。追兵问老汉,有没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?老头说,不知道,我家里没有别人。 

    后来追兵走了,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。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。 

    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,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?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?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,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? 

    老汉淡淡地跟他说,在这个世界上,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,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,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,一点不能拖延。 

    那个国王恍然大悟,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,一下都解决了。 

    这个故事,又可以做《论语》的注脚。
作者: 59.42.9.*  2007-3-10 23:30   回复此发言  

2 放下负担
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: 

 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,走到河边,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。老和尚对姑娘说,我把你背过去吧。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。 

 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,又不敢问。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,实在忍不住了,就问老和尚说,师父啊,我们是出家人,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? 

 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,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,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? 

 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,该放下时且放下,你宽容别人,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。 

 所以什么叫“仁者不忧”呢?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,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。 

 在生活中,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失业,婚变,朋友背叛,亲人离去等等这些事情,它对你是大事还是小事,没有客观标准。 

 这就如同划个一寸长的口子,算大伤还是小伤?如果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,她能邪乎一星期;如果是一个粗粗拉拉的大小伙子,他可能从受伤到这个伤好,一直都不知道。 

 所以,我们的内心究竟是做一个娇滴滴的“小姑娘”,还是一个粗粗拉拉的“大小伙子”,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。 

 其实,《论语》告诉我们的,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,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所谓“予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,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。
作者: 59.42.9.*  2007-3-10 23:31   回复此发言  

3 回复:小故事,大道理
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,写的是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.吉尔伯特的故事。 

 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意外: 

 一天,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,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,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。但是我们知道,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。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,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: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! 

 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。也许她没有想到要看心理医生,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,她能做的就是回避、回避、永远回避,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。 

 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,过上了富足的生活。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,家人都劝她,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,咱们不去诊所,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,私人医生,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,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?于是请来了牙医。 

 意外的事情发生了: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、准备手术的时候,一回头,吉姆.吉尔伯特已经死去。 

 当时伦敦的报纸,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:吉姆.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。 

 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。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?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,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。 

 当然很多人不见得会面临上述这种极端的例子,但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,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的时候,如果用一个测量仪来检测你呼出来的空气,它是灰色的,其中的二氧化碳会特别多。所以,长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不能自拔,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。 

 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,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。心态不同,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。
作者: 59.42.9.*  2007-3-10 23:46   回复此发言  

4 回复:小故事,大道理
有一个寓言,它说在某小镇上有一个非常穷困的女孩子,她失去了父亲,跟妈妈相依为命,靠做手工维持生活。她非常自卑,因为从来没穿戴过漂亮的衣服和首饰。在这样极为贫寒的生活中,她长到了十八岁。 

 在她十八岁那年的圣诞节,妈妈破天荒给了她二十美元,让她用这个钱给自己买一份圣诞礼物。 

 她大喜过望,但是还没有勇气从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过。她捏着这点钱,绕开人群,贴着墙角朝商店走。 

 一路上她看见所有人的生活都比自己好,心中不无遗憾地想,我是这个小镇上最抬不起头来、最寒碜的女孩子。看到自己特别心仪的小伙子,她又酸溜溜地想,今天晚上盛大的舞会上,不知道谁会成为他的舞伴呢? 

 她就这样一路嘀嘀咕咕躲着人群来到了商店。一进门,她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,她看到柜台上摆着一批特别漂亮的缎子做的头花、发饰。 
正当她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,售货员对她说,小姑娘,你的亚麻色的头发真漂亮!如果配上一朵淡绿色的头花,肯定美极了。她看到价签上写着十六美元,就说我买不起,还是不试了。但这个时候售货员已经把头花戴在了她的头上。 
 售货员拿起镜子让她看看自己。当这个姑娘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,突然惊呆了,她从来没看到过自己这个样子,她觉得这一朵头花使她变得像天使一样容光焕发! 

 她不再迟疑,掏出钱来买下了这朵头花。她的内心无比陶醉、无比激动,接过售货员找的四美元后,转身就往外跑,结果在一个刚刚进门的老绅士身上撞了一下。她仿佛听到那个老人叫她,但已经顾不上这些,就一路飘飘忽忽地往前跑。 

 她不知不觉就跑到了小镇最中间的大路上,她看到所有人投给她的都是惊讶的目光,她听到人们在议论说,没想到这个镇子上还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,她是谁家的孩子呢?她又一次遇到了自己暗暗喜欢的那个男孩,那个男孩竟然叫住她说:不知今天晚上我能不能荣幸地请你做我圣诞舞会的舞伴? 

 这个女孩子简直心花怒放!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,用剩下的这四块钱回去再给自己买点东西吧。于是她又一路飘飘然地回到了小店。 

 刚一进门,那个老绅士就微笑着对她说,孩子,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,你刚才撞到我的时候,这个头花也掉下来了,我一直在等着你来取。 

 这个故事结束了。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?其实,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。 

 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?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。 

 孔子说,“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,勇者不惧”(《论语.宪问》),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。 

 要做到内心强大,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。太在乎得失的人,被孔子斥为“鄙夫”。 

 鄙夫,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,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。 

 孔子曾经说过,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国家大事吗?不能。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,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。既然害怕失去,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。 

 这种患得患失的人,不会有开阔的心胸,不会有坦然的心境,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。
作者: 59.42.9.*  2007-3-10 23:50   回复此发言  

5 回复:小故事,大道理
比如一个人在星期一莫名其妙地遭了一顿暴打,他星期二就开始向各个朋友复述这件事,到星期三的时候,他已经郁闷得不想出去见人了,到星期四的时候就开始找碴儿跟家人吵架了…… 

 其实这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你每复述一遍就像又被打了一顿,意味着事情过去之后,你每天还在继续挨打。 

 当一个不幸降临了,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,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,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,更有好心情。 

 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,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,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,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一个人心中有什么,他看到的就是什么。 

 宋人的笔记中记载过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。苏轼是个大才子,佛印是个高僧,两人经常一起参禅、打坐。佛印老实,老被苏轼欺负。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,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。 

 一天,两人又在一起打坐。 

 苏轼问:你看看我像什么啊? 

 佛印说:我看你像尊佛。 

 苏轼听后大笑,对佛印说: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?就活像一摊牛粪。 

 这一次,佛印又吃了哑巴亏。 

 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。 

 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,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,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?是见心见性,你心中有眼中就有。佛印说看你像尊佛,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;你说佛印像牛粪,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! 
 这个故事适用于我们每个人。大家想想,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,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,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?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? 
 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,悲观主义者说,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!乐观主义者则说,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!表述不同,缘于心态不同。 

 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,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。
作者: 59.42.9.*  2007-3-10 23:55   回复此发言  

6 回复:小故事,大道理
我曾经在铃木大拙的书中读到一则故事。故事的主人公是日本江户时期的一个著名的茶师,这个茶师跟随着一个显赫的主人。大家知道,日本提倡的是茶禅一体,茶道与参禅是二而一的过程。 

 有一天主人要去京城办事,舍不得离开茶师,就说,你跟我去吧,好每天给我泡茶。 

 那可是一个社会很不稳定的时期,浪人、武士依恃强力横行无忌。 

 这个茶师很害怕,对主人说,您看我又没有武艺,万一路上遇到点事可怎么办? 

 主人说,你就挎上一把剑,扮成武士的样子吧。 

 茶师只好换上武士的衣服,跟着主人去了京城。 

 一天,主人出去办事,茶师就一个人在外面。 

 这时迎面走来一个浪人,向茶师挑衅说,你也是武士,那咱俩比比剑吧。 

 茶师说,我不懂武功,只是个茶师。 

 浪人说,你不是一个武士而穿着武士的衣服,就是有辱尊严,你就更应该死在我的剑下! 

 茶师一想,躲是躲不过去了,就说,你容我几小时,等我把主人交办的事做完,今天下午我们在池塘边见。 

 浪人想了想答应了,说那你一定来。 

 这个茶师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馆,他看到武馆外聚集着成群结队的前来学武的人。茶师分开人群,直接来到大武师的面前,对他说,求您教给我一种作为武士的最体面的死法吧! 

 大武师非常吃惊,他说,来我这儿的所有人都是为了求生,你是第一个求死的。这是为什么? 

 茶师把与浪人相遇的情形复述了一遍,然后说,我只会泡茶,但是今天不能不跟人家决斗了。求您教我一个办法,我只想死得有尊严一点。 

 大武师说,那好吧,你就再为我泡一遍茶,然后我再告诉你办法。 

 茶师很是伤感,他说,这可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。 

 他做得很用心,很从容地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,然后把茶叶放进去,洗茶,滤茶,再一点一点地把茶倒出来,捧给大武师。 

 大武师一直看着他泡茶的整个过程,他品了一口茶说,这是我有生以来喝到的最好的茶了,我可以告诉你,你已经不必死了。 

 茶师说,您要教给我什么吗? 

 大武师说,我不用教你,你只要记住用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浪人就行了。 

 这个茶师听后就去赴约了。浪人已经在那儿等他,见到茶师,立刻拔出剑来说,你既然来了,那我们开始比武吧! 

 茶师一直想着大武师的话,就以泡茶的心面对这个浪人。 

 只见他笑着看定了对方,然后从容地把帽子取下来,端端正正放在旁边;再解开宽松的外衣,一点一点叠好,压在帽子下面;又拿出绑带,把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;然后把裤腿扎紧……他从头到脚不慌不忙地装束自己,一直气定神闲。 

 对面这个浪人越看越紧张,越看越恍惚,因为他猜不出对手的武功究竟有多深。对方的眼神和笑容让他越来越心虚。 

 等到茶师全都装束停当,最后一个动作就是拔出剑来,,把剑挥向了半空,然后停在了那里,因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该怎么用了。 

 此时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了,说,求您饶命,您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有武功的人。 

 其实,是什么样的武功使茶师取胜呢?就是心灵的勇敢,是那种从容、笃定的气势。 

 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,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。 

 如果你的心很敞亮,很仁厚,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,那么你可能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。每个人都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告诉你;但是如果你与此相反,那么即使是有教无类的孔子,他也不见得会对牛弹琴。 

 孔子说过,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,就叫“失人”,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,不好;相反,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,那就叫“失言”,也不好。 

 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,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,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。这就是《论语》中所提倡的“坦荡荡”的心境。 

 这种心境和胸怀,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,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;同时能使你有定力,有真正的勇敢,使你的生命饱满、充盈,让你有一种大欢心,让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,让你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,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。 

 《论语》给我们的,永远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,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、不可以僵死地去理解。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,当在你的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,你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!
作者: 59.42.9.*  2007-3-11 00:00   回复此发言  

7 回复:小故事,大道理
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,也可以说更远了,但无论如何,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。 
 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,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? 

 面对自己亲近的人,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? 

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,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? 

 《论语》这部书,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、做人的规矩。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,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。 

 简单地说,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。 

 我们常常会说,什么事情该做,什么事情不该做;什么事情是好的,什么事情是坏的。 

 其实,很多时候对一个事情的判定,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。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,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,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。 

 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,“过”和“不及”都是要尽力避免的。 

 孔子提倡仁爱,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。 

 有人问他:“以德报怨,何如?” 

 孔子的回答是: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 

 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,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。 

 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。 

 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。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,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,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,无止无休。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,还有子孙的幸福。 

 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。也就是说,你献出太多的恩德,太多的慈悲,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,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。 

 在两者之外,还有第三种态度,就是用你的公正,用你的率直,用你的耿介,用你的磊落,也就是说,用自己高尚的人格,坦然面对这一切。 

 孔夫子的这种态度,就是告诉我们,要把有限的情感,有限的才华,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。 

 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,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。 

 物质的繁荣,生活节奏的加快,更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,要迅速地做出判断,选择属于自己的、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。 

 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: 

 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,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; 

 亲密无间的好朋友,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; 

 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、同事拉近关系,却常常适得其反。 

 为什么会这样? 

 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作“好”呢? 

 孔夫子认为,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,所谓“过犹不及”。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? 

 孔子的学生子游说:“事君数,斯辱矣;朋友数,斯疏矣。”(《论语.里仁》)“数”(shuH)是“屡次”的意思。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(领导)旁边,虽然表示亲近,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;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,虽然看起来亲密,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。 

 有一个哲学寓言,名叫《豪猪的哲学》。 

 有一群豪猪,身上长满尖利的刺,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。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,离得稍微远些,互相借不着热气,于是就往一起凑凑;一旦凑近了,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,就又开始疏离;离得远了,大家又觉得寒冷……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,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,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,保持着群体的温暖。 

 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,尤其是都市里,原来的大杂院都拆了,建成了单元楼,已经没有这院里头一家包饺子、十家挨着都送到的事了,已经没有大院一起过年、大人一桌小孩一桌的情形了。往往是同在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,邻居都认不全。 

 因为周围人际关系冷漠,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越来越多了。 

 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呢?就会加重我们所信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。 

 你会觉得:我的好朋友应当对我好一点,我也会自觉地对他好一点。你会觉得:你们家有什么私事,比如两口子打架了,为什么不告诉我呢?我可以给你们调停啊! 

 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。 

 大家真的应该听听子游的这句话:“事君数,斯辱矣;朋友数,斯疏矣。”距离过近,必然要伤及他人。 

 那么,应该怎样与朋友相处呢? 

 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,孔夫子告诉他说:“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,勿自辱焉。”(《论语.颜渊》)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,你要真心地劝告,善意地引导,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,别再说了,不要自取其辱。 

 所以,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,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。
作者: 59.42.9.*  2007-3-11 00:05   回复此发言  

8 言寡尤,行寡悔
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小故事: 

 有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,一天到晚在家里发脾气,摔摔打打,特别任性。有一天,他爸爸就把这孩子拉到了他家后院的篱笆旁边,说:“儿子,你以后每跟家人发一次脾气,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。过一段时间,你看看你发了多少脾气,好不好?”这孩子想,那怕什么?我就看看吧。后来,他每嚷嚷一通,就自己往篱笆上敲一颗钉子,一天下来,自己一看:哎呀,一堆钉子!他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。 

 他爸爸说:“你看你要克制了吧?你要能做到一整天不发一次脾气,那你就可以把原来敲上的钉子拔下来一根。”这个孩子一想,发一次脾气就钉一根钉子,一天不发脾气才能拔一根,多难啊!可是为了让钉子减少,他也只能不断地克制自己。 

 一开始,男孩儿觉得真难啊,但是等到他把篱笆上所有的钉子都拔光的时候,他忽然发觉自己已经学会了克制。他非常欣喜地找到爸爸说:“爸爸快去看看,篱笆上的钉子都拔光了,我现在不发脾气了。” 

 爸爸跟孩子来到了篱笆旁边,意味深长地说:“孩子你看,篱笆上的钉子都已经拔光了,但是那些洞永远留在了这里。其实,你每向你的亲人朋友发一次脾气,就是往他们的心上打了一个洞。钉子拔了,你可以道歉,但是那个洞永远不能消除啊。” 

 这个寓言,可以用来解读《论语》中的“言寡尤,行寡悔”这句话。 

 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,要想一想后果,就像钉子敲下去,哪怕以后再拔掉,篱笆已经不会复原了。我们做事,要先往远处想想,谨慎再谨慎,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,减少自己日后的悔恨。 

 说话要用脑子,做事要考虑后果,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。
作者: 59.42.9.*  2007-3-11 00:13   回复此发言  

9 回复:小故事,大道理
在一条小街上,三个裁缝开了三家裁缝店,每一家都想招揽最多的客人。 

 第一个裁缝挂出一块大牌子,上写: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。 

 第二个裁缝一看,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啊,于是做了一块更大的牌子,上面写着: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。 

 第三个裁缝想了想,难道我还能写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?想了半天,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挂出去,结果这条街上的客人都来了第三家,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。 

 第三个裁缝的牌子写的是什么?上面写道: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。 

 也就是说,他把视线收回到眼前,从当下做起,反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。 

 做好自己的事,当一个善良的人,这是《论语》对于君子的第一条界定。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了呢?还不是。 

 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,是成为君子的前提。但仅有这个是不够的,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,不仅是一个好人,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,他要胸怀天下,奋发有为。
1、 本站不保证以上观点正确,就算是本站原创作品,本站也不保证内容正确。
2、如果您拥有本文版权,并且不想在本站转载,请书面通知本站立即删除并且向您公开道歉! 以上可能是本站收集或者转载的文章,本站可能没有文章中的元件或产品,如果您需要类似的商品请 点这里查看商品列表!
本站协议 | 版权信息 |  关于我们 |  本站地图 |  营业执照 |  发票说明 |  付款方式 |  联系方式
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五壹电子商行——粤ICP备16073394号-1;地址:深圳西乡河西四坊183号;邮编:518102
E-mail:51dz$163.com($改为@);Tel:(0755)27947428
工作时间:9:30-12:00和13:30-17:30和18:30-20:30,无人接听时可以再打手机13537585389